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与生活 -> 随悟
叔本华 | 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关闭

 10-51-46-228_20160820170820_ruzjp.jpg

降低欲求

|判断力的运用需要成熟的经验

判断是非是人的基本能力,但是很多人的判断力始终处于偏瘫状态。判断力的应用需要依据成熟的经验,要通过大量的观察,否则就不能发挥作用,很多人在儿童时期就被灌输种种偏见,在还未自己观察世界之前就被掐断了观察世界的需求。没有成熟的观察力就好像没有肥沃的土壤,不够水分的云,不够夯实的基础,也就不会有成熟的判断力。——《论教育》

 

|降低欲求,让内心安宁的保质期更久

人的欲求很有弹性,但膨胀容易缩小难。当命运眷顾你时往往会晕头转向搞不清楚状况,随之而来的就是急速膨胀的欲望,而一旦现实无法补给内心的需求,所有的快乐就会烟消云散,你所感受到的痛苦将比之前的快乐感强烈数倍。一旦遭遇不幸,降低欲求就是最为不幸而又痛苦的事情。降低你的欲求,这样痛苦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内心的安宁也就难以撼动。——《财产,或人有什么》

 

|不要轻信小说展现的世界

总是引人入胜。小说向我们展现了大千世界的色彩斑斓,可以说,小说是我们形成认识、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但是小说中向我们展现的境况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根本不可能存在。我们容易相信第一眼看到的东西,于是我们宁愿相信小说营造出来的那些虚拟境况,宁愿坚守那些错误的认识。要拥有自己的人生观和处世方法,不要轻信小说中展现的世界,更不要因此产生难以满足的幻想。——《论教育》

 

|仰仗别人的思想来确定生活的价值,是可悲的

仰仗别人的思想来确定生活的价值,是可悲的生活方式。所有的人都是为自己活着,没有人可以取代你在你生活中的核心位置。所以人必须有自己的价值内核,或许会有雷同——比如都是为了获得名声赢得整个世界的喝彩,又比如是组建一个温馨的家庭过着平淡的日子内心充满知足——但是这种生活价值一定是你自己树立在心中的,而不是依靠别人而树立起来的。——《论名誉》

 

|优秀的作品拥有思想,也呼唤思考的头脑

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像一个有生命力的存在。需要读者有足够的感知能力去感受到它里面的精彩、精妙、悬念、价值。如果读者不会思考,那么作品就会没有生命力,只会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产生共鸣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尤其是和古人,那一瞬间的雀跃仿佛真的可以穿越古今实现内心的共振。所以优秀的作品拥有思想,也无时无刻不在呼唤思考的头脑。——《论批评》

 

|粗制滥造原本就应当受到指责

文学其实很脆弱,远远望去像一条坚固的堤坝,但是也难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厄运。我们要学会保护文学,用辨赏力、审美观去摧毁那些如洪水猛兽般的拙劣著作,今天它们戕害的是别人,明天就会联合绞杀你的神经。不要觉得指责无情,那是因为粗制滥造的目的过于荒谬,如果不加以遏制的话那么下场就不是可以用惨烈来形容的了。——《论批评》

 

|清晰深刻的认识往往不仅仅源于书本

书本是获取智慧的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真正的认识唯有透过自己的双眼才能看到,而想要对这个世界产生独到的见解,想要在琐碎的生活中真正了解生活的原貌,那么就必须立足于现实。离开书本,离开先哲思想的束缚,去真正地感受这个世界,真切地触碰全部生活,智慧就藏在路旁小公园的亭子,就藏在积满雨水的池塘……去真正了解自己所看到的事情,去真正观察自己感兴趣的种种细节。——《论独思》

 

|抑制泛滥的写作热情是文学的职责

文学报刊的职责是什么?抑制创作者对写作的热情,检查自己是否对公众有所欺瞒。泛滥的写作只会增长掠夺读者金钱和时间的趋势。不要用擅长粗制滥造的作者、没有审美头脑的编辑、除了钱什么都不认识的假冒专家、不用心钻研专业的伪学者来营造一幅文学界欣欣向荣的假象。否则只能骗了无辜的读者和越来越无知的同行。——《论批评》

 

|不要轻信单一的评价,因为它往往伴随着更多的偏见

事物总是两面的甚至是多面的,所以当看到单一的评价时不要轻信,可能这其中掺杂了偏见。虽然我们不能阻止偏见的扩散,但是可以做到不被偏见干扰。——《论名誉》

 

|对于文学的要求不能将就

文学的世界不能不诚实,若是人为了盈利而经营文学那纯粹是对文学的亵渎,与其称之为书商不如叫做阻碍天才取得成功的绊脚石。理想的书籍应该由这样的人来写——他有赤诚坦荡的品格,有世之少见的真知灼见,有聪慧敏锐的判断力。或许这样的人只有区区一二甚至连一个都很难找到,但真正的文学只能属于凤毛麟角的人。——《论批评》

 


【注】:

本部分节选自《叔本华心灵咒语:请优雅地拥抱这个苦难的世界》

译者:于露

 

发送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相关阅读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