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原名丰润,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号子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中文名:丰子恺
出生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
外文名:Zikai·Feng (FONG, TSE KA)
出生日期:1898年(戊戌年)11月9日
别名:丰润,丰仁,丰仍,丰子觊
人物生平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有六姊,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
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对他的教育方式为“爸爸般的教育”,而夏丏尊老师的则为“妈妈般的教育”,这两位老师,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后丰子恺曾作文《怀念李叔同先生》以纪念恩师。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创《美育》杂志。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
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
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院。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
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参与发起和创办开明书店。
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
1933年,故乡新居“缘缘堂”落成,自此专心译著。
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
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
1943年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期间丰子恺来五通桥卖画,结识指点李道熙。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1946年返上海。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
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
1975年9月15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