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年初,“回澜杯”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漫画大赛开始征稿。为了参加这次大赛,我开始用发散思维辅导学生漫画创作。首先,我把打伞确立为创作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和同学讨论打伞人的后面、前面、天上、地下都可能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在这样的启发提问下,一个叫张涛的同学很快想到下雨天打伞人为奥运火炬手打伞,这个想法一说出,让我眼前一亮,但又感到缺少漫画趣味。于是我又问周围能不能再添加点什么?让画面变得有趣幽默?--添加几个人争着为火炬手打伞!--将火炬手和打伞的人变成福娃!在一阵有趣的讨论之后,《千万别淋着》这幅漫画的构思就完成了(见附图六)。
虽然首次讨论以打伞为主题的漫画创意课就旗开得胜--产生了好几幅不错的创意,但我感觉这里面还有戏。于是我就再次以打伞为主题继续讨论创意(附发散思维导图)。
结果令人兴奋,在十几个打伞的创意中,有一个叫于卿悦的同学想出了《都是为了孩子》的创意(见附图七),发散思维使我和我的学生坚信“创意无限”。
(附图七)
用漫画搞发散思维训练,或者说用发散思维指导漫画教育,应该是件新生事物。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新生事物往往是弱小的,比如刚出土的小苗,刚出蛋壳的小鸟……但我相信用发散思维指导漫画教育,其前景充满了希望。因为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学校需要特色教育,学生盼望漫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