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伟,中国第一个在彩信上推广自己漫画作品的人。他凭借刚出道的《花生大夫》和《梁山.com》两部作品,使得无线增值业务的收益在当年公司总收的比例占到了70%。孙元伟也自言,自己比起漫画家,更适合当一个动漫产业经营者。
向《吉普森》看齐
小时候学习过国画和油画的孙元伟,1999年的时候,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了第一张作品——米卢的肖像画。“当时因为米卢很有名嘛,也没想太多。”孙元伟笑着说。
正是这次“没想太多”,让孙元伟开始走上了漫画创作的道路。孙元伟一直以来,仔细研究了欧美卡通,诸如《加菲猫》、《史努比》等,使他自己的绘画风格也逐渐偏向欧美,这与国内很多漫画家依靠学习日本动漫的画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孙元伟经过自己的仔细调查,发现在中国,漫画的读者群还是以12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为主,这正好符合了多少有些孩子气的孙元伟的“胃口”。
于是在2003年,国内动漫界刚刚走出“冰封期”,开始回暖的时候,孙元伟推出了“小布丁”这一套形象,这一做就是做一个系列。面对如此的大手笔,孙元伟的朋友纷纷劝阻,认为还是先“试试水”比较好,毕竟市场还非常不成熟。
“不成熟才有钱赚嘛!”孙元伟笑着说,“不管市场多惨淡,只要有人在,就一定有生意做。你看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保险公司不是照样在盈利吗?我就是要打‘一家人’的牌,做一个系列,向美国的《吉普森一家》看齐。”
也许是因为孙元伟的自信,也许是因为孙元伟的商业眼光,《小布丁》这一围绕着小布丁及其一家人展开的温馨幽默小故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05年“小布丁动漫网”的日点击率都在4000次以上。而现在《小布丁》销量已达300万册,在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等国家都有他的授权。
考证到“羊角尖”
一直“集中火力,为少年读者提供读物”的孙元伟,除了制作娱乐性的漫画以外,他还有一个梦想:“《史记》、《论语》、《庄子》等书是中华文明的精华,这些书我在上学的时候就读过了,当时我就有一个梦想,想有一天用漫画这种小孩子喜欢看的方式再次展现这些经典。”
现在,孙元伟的梦想开始实现。《漫画中国》系列漫画正在逐步推出,孙元伟的工作室正在进行《漫画史记》的编绘工作。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作品的名称会觉得这又是一部‘戏说’、‘恶搞’国粹的作品,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只是为了小孩子更容易接受作品,换成了漫画这种形式,其中也加入了一些搞笑的小段。但是我们还是力求体现原作风貌的。”
为了体现作品原貌,孙元伟特别请来了人民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担任这个系列的文字编辑。仔细考证《史记》,并将这些知识“零敲碎打”穿插进漫画故事当中。例如《史记》中提到“周公”这个词,工作室的人考证,在那篇文章中,其实周公不是一个人名,也不是一个封号,而是一个官职名称。
当《漫画史记》讲述到“楚怀王放羊”这一章节的时候,孙元伟的工作室把这种“考证精神”发扬到了楚怀王身边的羊群身上。为了力求真实,众人翻阅了无数的资料才发现,原来在那个年代,中国羊的角都是弯曲的,那个时候中国没有直角羊。这些细节,都一一在《漫画史记》中得到体现。
合适自己才最好
在动漫界,有这样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光做动漫形象本身不能盈利,光出书、出动画也不能赚钱,只有成功运作周边产品,才能带来真正的盈利。”
而孙元伟却并不这样认为,孙元伟的工作室目前依靠版权的收益就占了整个收益的80%以上。
“只有从始至终的坚持,对自己工作的热爱,以及对作品准确的定位,才能让你的作品走向成功。发展壮大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不把自己现在干的事情做好就盲目地追求高收益,是不可行的。”
今年孙元伟争取让《小布丁》从纸上走到银屏上,目前《小布丁》的故事积累已经很多,要改编成动画内容足够100集使用。而《漫画中国》也将继续推出4册《漫画史记》和全新的《漫画三十六计》。
孙元伟最大的举动莫过于成立上海小布丁饮料公司,用参股的方法和饮料公司合作,准备在今年4月推出“小布丁”形象代言的饮料。
面对这些成就,孙元伟说:“成功不能COPY,每个公司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各有各的特色,正如我不能完全像《吉普森一家》那样来运作我的《小布丁》一样,要想成功不一定要走异业合作,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