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童真,漫画的真实情感
版权所有 来源: 作者: 【 】 浏览:926次 评论:0

     漫画是真实的,尽管表现手法往往很夸张;孩子是真实的,人仿佛一出生就在天堂中,以孩子的洁白和雅致扮演天使的角色。看似夸张稚嫩的动作和言语,恰恰是最真实、最自然的流露。

      年深岁久的生活奔波,使人们忘记了最初的惊异、恐惧、探询与快乐相杂的时光。只有孩子似的漫画家固执地守在井口,全身心从峭壁悬崖上倾斜着,探向生命的渊底,想要听到降生时已向这深渊投入的啼哭的回声。保持着儿童的纯真,保持着好奇、单纯的极端敏锐的童年本领。童真以一种本能抗拒着成人掌握的社会组织的割据、分化、倾轧和残杀。它给漫画家成熟的生命留下一双清澈如水的大眼睛——只有童真才有的纯洁,也给漫画家送来灵感——含着微笑的或挂着泪花儿的灵感。

      儿童像动物一样没有忧愁。在踏入纷争不已的成人社会之前,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倘若要在凡间寻找乐园,只有童年的笑声告诉你路径。这一点,丰子恺先生做得最好。他以“赤子童心”开创的抒情漫画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他笔下的儿童形象天真有趣,并有着非凡的创意。他不希望儿童长大,害怕失去那份童真。“我眼看着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子恺语)

      漫画家保持着童真。他们站在天堂的云端观照世俗。漫画家叶浅予先生笔下的一个叫“王先生”的现代小市民形象,画尽了三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社会腐朽和人民苦难。其他艺术创作亦然。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家庭女教师》一作中,通过两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通过她们洁白灵魂所受到的成人世界的罪恶的打击,向人们倾述了对成人世界的失望和愤怒。晋代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第一首中,像儿童一样,眷恋着大自然的深厚和宁静,并在这种眷恋中抛却了世俗生活的羁绊,皈依淳朴的天性。

      孩子们需要爱,需要唱歌,需要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在儿童的绘画中,他们会把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全部放在一起,来表达自己的乐园。他们总要依恋着某一对象——父母、小伙伴、玩具或草地树林。而成人常常只需要自己。温森特﹒凡﹒高虽然是个成就辉煌的色彩专家,是旷世罕见的大画家,但他一生都离不开他的弟弟提奥的关怀和爱。他常常写上长而又长的信寄给提奥,没有提奥,没有他的画,“因为温森特实际上还只是个孩子”。

      在童真的逼视下,正常的、循规蹈矩的拘谨生活,现出可伤可怜可恨可恶的脸相。童真为漫画家提供了最好的审视人生和社会的视角和视力。可以说,漫画家对现实的揭露和超越,是以童真为起点的。漫画大师廖冰兄生前是极其关注儿童的,廖老很爱孩子,再忙也乐意为孩子们做事,比如为孩子们评画,捐助失学儿童等。在他71岁时画过一幅自画像:骑在木马上招呼黄发垂髫仔虾女一起出来嬉戏,廖老始终保持着那份童真。可以说,任何丧失童真的人,都是流俗的人。

      童真不只是漫画家的眼睛,也是漫画家的灵魂氛围。艺术的创造,离不开这氛围。它常常在不知不觉之间,为漫画家酿造了灵感。

      大自然的真朴与童年的真朴,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许多漫画家从童年的回忆中获得灵感,画出传诸久远的作品。丰子恺先生的抒情漫画中的儿童和风景,不仅是儿童生活所提供的素材,更多的是从大自然中直接取得启示和灵机,通过认识和表现大自然的纯美来认识和表现人的纯美。在他的画笔之下,自然的纯朴美与人的童真美是融为一体的。漫画家是大自然怀中的赤子,社会的香风迷雾可以在他的头上弥漫,却不能浸渗于他的皮肤。他总是情不自禁地要唱自己的歌,有时没有歌词,有时吐出的字一个连着一个,只是歌的波涛,依依呀呀却情韵无穷。创作灵感常常在这样一种莫名其妙的状态下迸发,以至于自己都觉得有几分神秘。“只是个孩子”,这灵感就会像群鸟,常栖常飞。

      是的,童年是人生的第一次沉醉。漫画家在浑然无我的状态中,抛弃了一切世俗的道德、善恶、是非,忘却了烦扰着人类灵魂的世事喧嚣,沉醉于从童年保存下来的真纯之中。于是,大自然和类似于大自然的人的童真,不断地吹动着漫画家的创作灵机,使他像儿童梦呓和游戏一样,自发地、本能地去“诉说”,去选择,去抛弃。

      一般人会为身上的孩子气而苦恼,漫画家则为自身永不消散的孩子气而庆幸。他不掩饰自己的好动感情、易受外界冲击的事实。在他的作品里,孩子气的形象增添了作品的光辉,如丰子恺笔下的瞻瞻和脚踏车、花生米等,并不厌其烦地表现这些内容。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孩提式的恶作剧和孩提式的专注认真,同时发挥作用,既赋予作品以灵动和生气,又在作品的内涵中深藏下对生活的执着和韧性。有“三毛之父”之称的张乐平针对自己切身的感受,把作品中的三毛描绘成既是挣扎在社会底层、受尽苦难煎熬的苦孩子,又是心地善良、嫉恶如仇,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勇敢而又倔强的好孩子。孩子气体现在漫画家身上,已转化为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奔放大胆、无所忌讳的创作状态。只有进入这种状态的漫画家才能创作出发自性灵、个性突出、风格独具、匠心独运的创新之中。德国漫画家卜劳恩在其作品《父与子》中,幽默感和人情味如此纯真,给孩子以欢笑,给大人以童心。作品很快跨越国界,赢得了中外千百万读者的喜爱和各国漫画家们的高度评价。

      对于成年期从事创作的漫画家来说,童年是遥远而朦胧的。然而,童年时埋在心底的真纯却像人生长夜上的一颗明星,闪烁着,与漫画家的脉搏踏着同一节拍。童年不复遥远,不再朦胧,它已同“罪恶”一样,以如雨的鼓点,催发漫画家的创作灵感、创作激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类的真情挚意,已酿成醇酒,为漫画家进入创作的沉醉状态准备了最好的条件。

      童真不仅是灵感的源泉,也是想象力的温床和根底。

      儿童们喜好幻想。他们靠幻想弥补见识和阅历的局限,相对地满足强烈的好奇;或者说,他们是通过幻想来消磨较为单一的童年时光的。对于一般人,幻想只是幻想,零零乱乱,杂杂沓沓,永远不能汇成江海。对于漫画家,幻想的汇集,无异于珠宝串成项链。在幻想的纷纷扬扬中漫画家必须的想象力悄悄地扩充了精血和肌肉。一个漫画家可以不去运用幻想,但却不能缺少想象力。缺乏想象力,就等于缺乏创造性,缺乏创造力,就等于没有艺术才能。

      在人的童年中,幻想与想象是混沌成团、不可分割的。幻想与创造性拥抱,就会化为想象,或者说,具有创造性的幻想就是想象。保持住儿童般的天真,就等于储存了亿万个将幻想化为想象的机会。童真会使漫画家在俗世中因不谙世事而吃亏,但也会在艺术中给他以补偿:活跃的幻想和活跃的想象。成年的漫画家保持了这种童真本能,才可能将未曾闻见、未曾亲历的形象世界——在想象中闻见、亲历过的形象世界描绘出来。如中国漫画界装饰画派的开山人张光宇先生的《西游漫记》,将装饰和夸张手法成功结合,用充满想象力的画面把读者带到一个奇幻的世界。

      童真的沉醉,使创作灵感有机会躲过它最害怕的老成和世故,汩汩涌出。一旦失落童真,世故起来,即使最有天赋的漫画家,也会灵感枯竭,想象力衰退,也会使明目净心蒙上尘埃。


8
Tags:童真 漫画 真实 情感 责任编辑:诚艺信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肖承森无人漫画一组 下一篇朱自尊漫像入选郭德纲自传的封面

广而告之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