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漫友: 本期征集德州6位干部群众漫像,他们是: 陈光磊,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执法监管部食药科科长; 黄平亮, 庆云县检察院副检察长; 刘宗利,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洪香,“全国道德模范”“齐鲁最美家庭”候选; 孙庆华,新湖街道办事处丰华社区的党代表; 王成,“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第二届德州市道德模范。 他们的介绍和照片见附件。请漫友创作漫像时结合他们的职业、事迹,画成彩色情景漫像。本期将整版刊出,请漫友积极参加。 (投稿作品请直接用原图发本群,截稿日期:2017年4月25日。组稿:樊旭辉、赵雪峰、宋宝库) 微信群:中国肖像漫画家 email: 150139027@qq.com(作者通讯地址及原图请发此邮箱) 中国肖像漫画家学会(筹) 山东省《德州日报》 “千里走单骑”为客商服务的 陈光磊
陈光磊说,企业家都把身家性命压在了事业上,一旦有个槛过不去,就很容易引发巨大的困难和问题,社会影响大,家庭也受连累,身边这种触目惊心的场面太多了。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去帮企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许是举手之劳,但对企业来说恐怕就是救命稻草。 陈光磊,是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执法监管部食药科科长,今年国庆假期期间,为了协助辖区企业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他一天之内往返于德州与唐山,行程超千里。最终,帮助企业顺利拿到了生产许可证,被网友赞为“千里走单骑”。(完) 德州公务员还原“千里走单骑”细节: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 近日,网络名人宾语的一篇名为《山东公务员“千里走单骑”为企业解困是面镜子》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文章讲的是,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山东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执法监管部食药科科长陈光磊,为了协助辖区企业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放弃难得的与好友团聚的机会,一天之内往返于德州与唐山,行程超过千里。最终,帮助企业顺利拿到了生产许可证。 德州公务员“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浮出水面,让陈光磊快速成为德州的新晋“网红”。11月5日,大众网记者采访了陈光磊,听他亲口讲述“千里走单骑”的细节,还原这特殊的一千里。 陈光磊“千里走单骑”示意图。 奶企生产许可证即将到期,面临重大损失和人员生计问题 11月5日,星期六,当大众网记者见到陈光磊时,他和同事们正在单位紧锣密鼓地加班。在办公室里,陈光磊刚送走了一位咨询业务的企业职工,笔记本还没来得及放下。“我不过是在企业需要我的时候帮了他们一把,都是份内的事。”当得知大众网记者来意时,陈光磊轻描淡写地说。在记者多次询问后,他才终于坐下来,讲起“千里走单骑”的来龙去脉。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2016年10月底,每天生产400余吨牛奶、年产值近13个亿的光明乳业(德州)有限公司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将到期,由于国家对乳制品的质量把控在整个食品生产行业中最为严格,所以办理新证需要对资质重新申报,即便是公司的软硬件设施全部齐全,新证发下来至少也得两个月。也就是说,如果10月底新证得不到审批,公司就将面临停产的危机,而每停产一天,公司不仅要承受400多万元的损失,而且,几十户奶农生产的牛奶也无处销售。 为了不影响公司生产,从9月初,光明乳业(德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法就开始向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但是一般情况下,公司应该在证件到期前三个月向省局申报,而光明乳业(德州)有限公司申报的时间稍微有些晚了。 接到光明乳业(德州)有限公司的申报后,省食药监局便联系相关专家前去企业审查,但因为具备乳制品审查资质的专家比较少,而等待审查评定的企业很多,所以专家什么时候来光明乳业(德州)有限公司一时还无法确定。为此,王永法心急如焚,但也只得做好一切准备,等待专家组的到来。 作为食品监管人员,陈光磊为了确保工作中的一个细节准确无误,不惜翻阅大批资料。 接到企业求助电话,与同学见面俩小时后他毅然返回德州 10月1日,光明乳业终于等到了审查专家组组长的通知:专家组将于10月2日到企业进行审查。按照相关程序,辖区的食品监管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监督、协助并签字确认,否则审查工作无法进行。王永法第一时间想起了向陈光磊求助。此前,他跟这个热心肠的陈科长打过交道,早已留下了电话号码。 然而不巧的是,这个时候的陈光磊正在河北省唐山市参加同学聚会。自从2002年大学毕业,14年间,同学们都有了家庭,但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陈光磊一直没机会与要好的同学见面。今年上半年,大家原计划借“五一”假期聚一聚,但又因为陈光磊加班、值班而错过了。于是,陈光磊向同学发誓,今年国庆节期间一定带妻儿一起去唐山,大家痛痛快快地玩几天。 说起“唐山之行”,陈光磊至今仍难掩对同学和妻儿的愧疚之情。他说,10月1日早上8点多,他从德州驾车带着妻儿前往唐山。因为是小长假出行高峰,一直到下午2点多才到同学家。14年没见面,老同学之间倍感亲切,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拉不完的家常。然而,刚见面两个多小时,王永法的电话就打来了。同学们都感到很意外,也很遗憾,知道这次的聚会又“泡汤”了。 陈光磊说,当王永法得知他正在唐山时,也感觉很抱歉,但公司的情形也让他感到很为难。因此,陈光磊没有丝毫犹豫,当场就应下了这个事,他在电话里对王永法说,放心吧,明天准时参加审查工作,争取以最好的状态迎接专家审查! 路上他饿得不行,在服务区匆匆吃了碗泡面 刚见面就又要走了,老同学自然再三挽留,但见陈光磊的态度很坚决,也就没再让他为难。当时天色已经不早了,同学们提出赶紧吃顿团圆饭再走。然而,为了赶时间,陈光磊将妻儿留在唐山,空着肚子开车回德州了。 临走时,陈光磊抱歉地与老同学紧紧拥抱,他说,“企业求助,我不论如何也得回去”。路上,陈光磊饿得不行,就在青县服务区匆匆吃了盒泡面,到家时已经是夜里11点了。 10月2日上午,陈光磊准时参加了企业的审查工作会议。在后来的一天半里,陈光磊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审查工作首次会议、专家审阅企业文件、牛奶加工现场和实验室考察等,陈光磊全程陪同并监督审查组的三位专家,对企业进行审查,最后在审查结论、审查文书上签字确认。 3日下午,送走审查组的专家后,陈光磊又匆忙赶回唐山。 无胃检察官 黄平亮:用生命抒写人生精彩华章
关键词:黄平亮 庆云县检察院副检察长 在山东省庆云县,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检察院有位大名鼎鼎的“硬汉子”。挺拔的脊梁、平和的笑容、俊朗削瘦的面庞、刚毅沉着的眼神,这就是庆云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黄平亮。正是这位检察官,不仅多次侦破有影响的反渎大案,而且在胃组织全部切除、做过6次化疗后,仍然坚守在侦查办案的第一线,守护着一方的公平与正义。 “忠”、“公”、“廉”、“勤”,这是时任庆云县委书的记董立新对黄平亮的高度评价。 庆云检察院检察长范素霞说:“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检察官,更是我院的精神楷模,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全院风清气顺,和谐发展。” “黄平亮的业务水平在全市检察系统是一流的。”德州市检察院的同志们佩服地说,“他办案讲究艺术,能把法律精神与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对案子查得细、看得准、摸得透,许多‘山重水复’的案子,到了他的手里就‘柳暗花明’了”。 “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是黄检的杀手锏,大部分嫌疑人到案后要么一声不吭,要么百般狡辩矢口否认,但再难啃的骨头,只要到了他那里,最后都能攻破。”庆云县检察院王秀霞说。 2006年初,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办案能力过硬,黄平亮被省院专案组抽调,参与查办山东电力集团社保中心主任吕某特大滥用职权案、受贿案。该案涉案资金几十亿,犯罪涉及证券领域,案情复杂、定性困难。证券业务是黄平亮过去从未涉猎的新知识,为了办案的需要,这个基层院的办案专家硬是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啃了十几本专业书籍,变成了证券专业的内行。在上海证券公司查证时,黄平亮较高的专业素养、一系列内行的查证要求,让证券公司的会计赞叹:"真想不到,你们检察官对证券业务这么熟悉,这么在行!”犯罪嫌疑人吕某归案后,拒不作有罪供述,黄平亮不放过细微的线索,通过审核山东电力社保中心的往来账目,多次往返上海、天津等地缜密取证,最终发现并证实了吕某挪用巨额社保资金为个人及他人谋取私利的犯罪证据,为突破该案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11月20日,吕某被法院以受贿、挪用公款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多年来,黄平亮同志主办案件几十起,均保持立案率、起诉率、有罪判决率及大案率四个100%。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8年6月,他被提拔为副检察长。当年,全院有四项工作在全市对口评比中获前五名,他分管的工作就占了三项。在2009年底全市检察系统对口评比工作中,他分管的四项工作全部进入前五名。 黄平亮的敬业精神和办案能力得到了省院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但很少有人知道,成绩的背后,是他比常人多几倍、十几倍的付出。黄平亮同志本来只有小学文化程度,17岁调入检察院时,组织安排给他的工作是司机。他硬是凭着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相继取得了中专、大专、大学文凭,并逐步成长为检察院的业务骨干。 “我们干一行就要精一行,只有练就过硬的素质和本领,才能对得起人民检察官的光荣称号,真正承担起捍卫法律的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这是黄平亮的工作格言。 他坚持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检察业务知识,学习办案所需的相关法律法规,深入钻研侦查技巧,努力提高侦查水平。在他的带领下,庆云县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始终是德州市反渎工作的一面旗帜。 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我宁可得罪亲戚朋友,也不能得罪法律;我热爱自己的工作,也钟爱自己的家庭。”这是黄平亮的信守格言。 庆云县是一个只有30万人口的小县,县城小、熟人多。亲戚、朋友、同学,加上工作关系,单位之间很少有不认识的,反渎职侵权案件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阻力大的问题尤为突出。但不管是谁的亲戚,不管谁打招呼,不管是说情还是威胁,黄平亮始终坚持一点:公正廉洁执法是我唯一的选择。 在办理一起县委交办的侵权案件时,黄平亮的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找到他家,为该嫌疑人说情,说嫌疑人还年轻,很有发展前途,希望看在老同学的面子上放他一马。老同学一边说,一边把礼品和装着一沓现金的信封放在茶几上,但遭到黄平亮的严辞拒绝。同学很生气,尴尬地说:“你就不怕把朋友都得罪了?”黄平亮回答:“我宁可得罪亲戚朋友,也不能得罪法律!”一次,在查办一起职务犯罪案件时,犯罪嫌疑人亲属在请客送礼均无效的情况下,疯狂地给黄平亮家里打恐吓电话,不谙世事的儿子吓得直哭。黄平亮立即赶回家,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说:“儿子,别怕!邪不压正!爸爸做的光明磊落,咱没有什么好怕的!” 熟悉黄平亮的人都知道,工作多年来,凡是涉及办案的事情,黄平亮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没抽过一根烟,没吃过一次请。很长一段时间里,黄平亮的家境十分困难。他的妻子患有肺结核,长年下岗;弟弟没有固定工作,全家正常的生活开支和巨额的医疗费,全部依靠黄平亮一个人的工资维持。好友劝他说:“趁你还在位子上,赶紧给亲属安排安排工作,给自己留条后路,谁不买你的帐?”但黄平亮回答:“我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作交易,自己腐败还怎么查别人?自己不干净,办起案来就会理不直气不壮!”时至今日,他的妻子依然无业,弟弟仍然没有工作。这件事情看似平常,却折射出了黄平亮同志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 抗战病魔 越挫越勇 2006年8月份,黄平亮开始出现胃痛、大便稀、无故明显消瘦等症状。黄平亮的父亲患有癌症,因此,这些癌变的基本特征,黄平亮心里很清楚。但恰在此时,省院要抽调他办案,黄平亮什么也没有说,及时赶到省院报到。期间,他靠吃止痛药维持工作,实在忍不住了,就用枕头顶在胃部止痛。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黄平亮凭借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办案任务,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由于庆云县检察院办案人员少、工作任务重,回到庆云的黄平亮继续投入高强度的工作中。一次,他带队去沂水县抓捕一名涉嫌商业贿赂的犯罪嫌疑人。之前,他已经连续加班两天两夜没合眼。为了让同事休息,时任反渎局长的他坚持与大家轮流开车。第二天清晨到达沂水后,他马上抵达现场,做了周密部署。但与他一起蹲守的同事很快就发现,他眉头紧皱,脸色蜡黄,豆大的汗珠布满了额头。他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蹲下,手使劲压在胃部,痛苦异常。同志们让他找地方休息休息,他都拒绝了。中午,他让同事们去吃饭,自己坚持蹲守。给他捎回来的饭,他几乎动都没有动。同事们实在看不下去,几次劝他去当地医院检查一下,他都咬牙坚持说:"老毛病,没事,等抓着人回去再说吧!"就这样,他愣是咬牙在那里坚持蹲守了一整天,直到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当带着犯罪嫌疑人安全回到院里时,胃痛稍有缓解的他,又顾不上休息,立即组织干警制订审讯计划,进行下一步的案件突破。接下来,又是连续三天三夜不停息的办案、取证等工作。期间,他几次胃疼得站不住,就趴在桌子上,用桌角顶住疼痛的部位,大把大把吃药,一直坚持到案件被攻破。 2007年6月12日,胃疼到了实在无法坚持的地步,黄平亮才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当天上午,他被推进了山东齐鲁医院的手术室。当医生切开他胃组织的一刹那惊呆了:由于癌细胞的侵袭,他的胃已经大面积坏死;要想保住生命,防止癌细胞扩散,必须将整个胃组织全部切除!主刀的张教授说:“该是怎样的毅力,才能坚持到现在、坚持到这个样子才进医院!”这是常人难以忍受的。 然而,仅仅在术后第二天,他就叮嘱前来探望的同事:"前几天办的那个案子一定要跟紧,督促法院尽快作出判决。"2007年10月29日晚,在济南做完六次化疗的黄平亮出院回家。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黄平亮就上班了。此时的他已经从生病前的75公斤消瘦到了55公斤。由于胃组织全部切除,他的身体极其虚弱,而且必须每天吃六七顿流质食物。为了不影响工作,饿了他就自己在办公室煮点面条、泡点饼干。 “只要上了案子,黄检还和手术前一样,亲自制定侦查方案、讯问计划,关键时刻还会直接讯问犯罪嫌疑人。”现任反渎局局长徐洪涛说。 由于工作高度紧张,黄平亮的身体经常出现新的状况。自2009年以来,黄平亮肠梗阻复发多达十余次,其间根本无法进食,严重时连续疼痛时间竟长达十几个小时,每次挂五六天的吊瓶才能恢复。尽管如此,在全市土地专项资金调查工作中,任专案组副组长的他先后转战四个县市,初查案件十余件,询问被调查对象七十余人,形成调查材料一百五十余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这些年来,黄平亮从来没有让自己的病影响工作,也没有让家里的困难影响工作。他说:“病魔和困难可以侵蚀我的肉体,但决不会摧毁我的意志;病魔可以造成我身体上的痛苦,但决不会夺走工作带给我的幸福!” 铁骨柔情 忠孝两全 2007年6月,黄平亮被查出胃癌晚期。几乎就在此前后,他的父亲、妹妹均被查出癌症,母亲得了脑溢血,妻子肺结核病情加重。作为家中的“顶梁柱”,黄平亮以超出常人的毅力支撑着这个多难的家庭,从未因个人情况向组织开过一次口。 黄平亮是出了名的大孝子。父亲住院期间,他正在初查一起玩忽职守犯罪案。他白天办案,晚上只要一有空就到医院给父亲擦身子、洗脚,陪父亲聊天。有时加班太晚了,即使父亲已经睡了,他也要赶到病床前守护。得知父亲时日不多,为了让父亲走得放心,黄平亮还为弟弟操办了婚事,满足了父亲的心愿。 多年来,黄平亮一心扑在工作上,几乎从未因私事请过假,也几乎从未休过节假日。但他所拥有的,却是和谐而幸福的家庭。夫妻俩结婚26年来,从没拌过嘴。“虽然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里。可我知道,他是个知冷知热的人。是他,在支撑着这个家。”黄平亮的妻子说。 在去济南作手术的前夜,他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孩子,爸爸明天去济南做手术,不管手术结果如何,你都要坚强、乐观。你现在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帮我照顾好爷爷、奶奶和妈妈……" “我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这是黄平亮内心的真实写照。从事检察工作26年来,他先后23次立功受奖,山东省检察院、德州市委、 庆云县委分别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多年来,黄平亮凭着对检察事业的一腔赤诚,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镌刻着“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人生轨迹,践行着“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的庄重理念,用生命捍卫着法律的尊严。 这就是黄平亮,一位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生命的优秀检察官,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铮铮男儿,一位历经病痛折磨却还能笑对人生的顽强斗士。他用生命抒写着传奇,绽放着新时期一名优秀检察官的精彩华章! (作者单位:山东省庆云县检察院)
优秀企业家代表 保龄宝董事长刘宗利:质销双优才是真正的中国制造
刘伟|创建时间:2017年03月15日 16:21|浏览:5|评论:0
“全国道德模范”齐鲁最美家庭”候选孙洪香:梅花香自苦寒来 来源:齐鲁网 作者:雒福苗 张婧 王斐 我来说说 复制链接 2015-04-08 14:38 关键词:德州 最美家庭 孙洪香 孝德之家
德州齐鲁网4月8日讯(记者 雒福苗 通讯员 张婧 王斐)1990年12月,21岁的孙洪香满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嫁到了禹城市辛店街。丈夫袁振海小孙洪香一岁,在北京中铁六局工作。当时,母亲已去逝多年,父亲袁希顺一直在北京工作,三个叔叔因智力障碍没能成家,一直由袁振海与大哥袁振生照顾。弟弟袁振忠也到了结婚年龄,许多了解他家情况的姑娘对此望而却步。坚强勇敢的孙洪香没有被吓倒,婚后,她毅然接过了与哥嫂共同照顾叔公的任务。 然而,世事弄人,1991年2月,嫂子因脑炎去逝,撇下了正在上学的两个侄子袁建和袁飞,为了让大伯哥腾出更多精力挣钱养家,孙洪香将两个侄子接到自家,照顾他们生活起居。1996年,儿子袁梦的出生,给袁家带来喜悦的同时,也给孙洪香带来了更重的生活压力:既要照顾三个智障老人、三个孩子,又要耕种10多亩责任田,麦收时,孙洪香像男劳力一样开着拖拉机拉麦子、压场,丝毫顾不上邻居异样的眼光…… 1998年,大伯哥因病去逝,大侄子袁建受不了生活的打击,几度逃学,对生活失去信心。孙洪香怀里抱着两岁的袁梦,耐心地劝导袁建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人成才,给弟弟们树立榜样,更以此告慰爹妈的在天之灵。袁建高中毕业之后,恋爱,结婚,生子,一连串的事儿压的孙洪香喘不过气来。“小时候,婶子省吃俭用供兄弟三人上学,长大了,又为我们娶妻生子操心,要不是婶子三番五次找俺岳母求情,俺媳妇说什么不愿意,是婶子的诚心和善良打动了她们一家,婶子就象俺亲妈一样。”说起婶子,袁建的眼里闪动着泪光。的确如此,婚后孙洪香为侄媳妇侍候月子,看孩子,待侄媳妇像亲闺女一样。2000年,袁飞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青岛理工大学。2005年,袁飞大学毕业后考取烟台市龙口港务局公务员,并在龙口安家,节假日有空一定带妻子回来看看家人,更让袁飞牵挂的是将他抚养成人、节衣缩食供他上学的婶子。 2003年,公公患脑血栓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给老人喝水喂饭、端屎倒尿也成了孙洪香每天的工作。12年来,公公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病情一直很稳定,面色红润,一点儿不象一个常年卧病在床的病人。12年来,她与丈夫聚少离多,没时间述说相思之苦,朴实的语言表达更多的是家人的关怀。12年来,孙洪香从来没在人前有过一句怨言,每天乐呵呵的,生活的苦和累只有她自己能深切地体会。 生活的波折一个接一个,生命的打击一个接一个,孙洪香没有向命运低头,当所有人都认为她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孙洪香没有想过放弃。她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每一个人无比佩服,她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又让每一个人心生敬意。
党代表孙庆华:一针一线传递大爱情怀 缝缝补补织密党群关系
德州好人王成
●今年9月初,王成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急需巨额医疗费用,首次化疗27天,治疗费花了10多万元。医生说还需要进行几次化疗才能进行骨髓移植,手术费要30万到50万元。王成患病的消息传出后,德州市及齐河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 1984年,正上小学一年级的王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雷锋,送温暖”活动,经常帮助丧夫失子之痛的孤寡老人董玉英干家务,自此,幼稚的肩膀便挑起了照顾董奶奶饮食起居的重担。 1999年,结婚后,王成和爱人共同承担起照顾董玉英老人的责任。26年如一日,王成用最朴实最温暖的亲情无微不至的照顾董奶奶,演绎了一曲没有血缘的亲情赞歌。先后获得2005“感动德州”十大新闻人物、“感动德州”2005年度十佳人物、德州市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第六届“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 山东当代十大孝子提名奖、德州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山东王成:二十载托起没有血缘的亲情(图) 从8岁那年开始照顾孤寡老人董奶奶;谈恋爱时,向女朋友提出“嫁给我就要陪我一起照顾董奶奶”。 在德州市齐河县有一位青年,自小学一年级开始与几位同学照顾失去丈夫和儿子的孤寡老人董玉英。20年来,其他同学相继离开,但王成与另一位同学却风雨无阻,演绎了一段人间罕见的真情故事。今年78岁的董玉英逢人便说,“幸亏遇上了王成这样的好孩子,才让我有了活下来的勇气。” 一位下岗工的心事 “又要来连雨天了,我得去董奶奶家看看!”9月27日一大早,王成从天气预报中得知,近几天山东大部分地区又要迎来连续的阴雨天,心里很着急。“前些天,连续几天的降雨差点淹了董奶奶家,这次要早点做准备。” 王成以前是齐河县一家棉纺厂的职工,几年前因厂里不景气而下岗,如今在一家企业做临时工。 “董奶奶是我照顾了20年的一位孤寡老人,遭遇很可怜。其实,我也没做过什么,只是把老人当作自己的奶奶看待(而已),没啥值得宣传的。”9月27日上午,王成接到记者的电话时感觉挺意外的。 中午午休时,王成没顾上回家吃饭,买了一点水果骑上自行车赶往董玉英家。董玉英住在齐河县老城区的五金公司宿舍,距离王成的工作单位大约有3公里,骑自行车要20多分钟。王成穿过积水的铁路涵洞,与等在那里的记者会合。今年28岁的王成,身材微胖,脸上流露着腼腆的笑容。就是这么一位普通的小伙子用亲情陪伴一位孤寡老人走过了20个春夏秋冬。 “董奶奶家的房子住了几十年了,最怕连雨天。”王成向记者诉说着自己的担心。几天前的那场雨,董玉英家的屋子里被灌了水,王成用了半天的时间才把屋里的水淘干。 董玉英住在宿舍大院北面最东边的一间小房子里,院里的几棵石榴树上挂着红红的石榴。“我正琢磨着摘几个石榴,让你拿回去给孩子吃呢,你这就来了。”董玉英老人看到王成进了院子,拄着拐杖迎了出来。她没有把王成当作客人,而是对待像自己的亲孙子一样亲切。 “奶奶,又要下雨了,我来看看。家里还缺啥不?”王成搀扶着董玉英回到屋里。“门口得垫高一点,免得水又进屋了。”说着话,王成拿过一把铁锨,开始铲土垫院子。看到院子里的压水井已经老化,就对董玉英说,“已经不能修了,明天我再去买一个,来换上。” “奶奶,从今后我就是您的孩子” “幸亏遇上了王成这样的好孩子,才让我有了活下来的勇气。”董玉英老人拉着记者的手就讲起了祖孙俩的故事。 董玉英老人原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丈夫是齐河县五金公司的一名锅炉工人,膝下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一家三口过得有声有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全国大搞工业技术改革的年代里,董玉英的丈夫在一次锅炉爆炸事故中丧生。原本美满幸福的一个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那一年,我儿子才五六岁还不懂事,根本不知道死是什么回事,看到我趴在他爸爸身上不停地哭,对我说,‘妈妈,我想跟爸爸说说话,你怎么老是哭呢’。”说起40年前的往事,眼泪早已哭干的董玉英眼中仍然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悲痛。 俗话说,“祸不单行”,时隔几年,不幸又一次降临——年仅11岁的儿子因病离开了董玉英。至今,董玉英仍然不清楚活泼的儿子怎么会在突然之间离开了她。“大夫说是普通感冒,谁知道打了针以后就开始翻白眼,再也没救过来……他才11岁啊,就这样走了。”董玉英也曾怀疑是误诊,但想到人死不能复生,并没有想过要追究谁。“找到了是谁的责任,就能救回我的儿子吗?!” 经历丧夫失子之痛的董玉英陷入了极大的悲痛之中,整日沉默寡言,生活了无生气,经营的小生意也荒废了。 1985年,齐河县第一小学组织“学雷锋,送温暖”活动,正上小学一年级的王成从同学那里获悉了董奶奶家的情况,就与几名同学组成了“学雷锋”小组,经常到董奶奶家帮老人干些家务,打扫卫生、帮着买菜买粮食。 一次,王成不解的问老师:“为什么很少见到董奶奶笑呢?”老师便将董奶奶不幸的遭遇告诉了他,并叮嘱王成:“董奶奶生活中最缺少的就是爱,你们要用自己的爱心让董奶奶的脸上重现笑容。”年仅8岁的王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自此便经常到董奶奶家干点家务,陪老人聊聊天。看着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董玉英感觉生活中又有了生气,每天都盼着孩子们来,即使有口好吃的也不舍得吃,总是留着给孩子们。 1986年的夏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连降几天暴雨后董玉英的院里积满了水,雨水排不出去流进屋内,泡湿了屋里的的粮食。王成和几个小伙伴跑到董奶奶家时,董奶奶正颓丧的坐在床沿上,呆呆的望着屋里的水发呆。懂事的小王成一头扎进董奶奶的怀里,用袖口帮董奶奶擦了擦眼泪:“奶奶,别伤心,您还有我们,以后有什么困难你就找我,从今后你就把我当成你的孩子吧。” 雨停后,王成与小伙伴们帮着董玉英清理完屋子里的水,又用塑料袋提来沙土,将门口垫高以阻止雨水进屋。 这一帮就是20年——其他的同学相继离开,只有王成和另一位同学一直在坚持。而王成在婚后更是经常带着妻子和儿子看望董玉英,把董玉英当成自己的亲奶奶来孝顺。 “我奶奶去世得早,我从小没感受过有奶奶的感觉,与董奶奶处得时间长了,就从心里把她当作自己的奶奶了——几天不去,就觉得心里不塌实。”王成朴实地对记者说。 “嫁给我就要陪我一起照顾董奶奶” 转眼小学毕业了,低年级的小同学又组成新的“学雷锋”小组继续帮助董玉英老人,而王成依然坚持照顾董奶奶。技校毕业的王成分配到齐河县的一家棉纺厂工作。领到第一个月工资的王成,除了给父母买礼物,也没忘了给董玉英买上一些好吃的送过去。 斗转星移,一晃十五年过去了。1999年,王成恋爱了,女友徐秀燕是齐河县刺绣厂的一名工人,两人恋情进展十分顺利。一天傍晚,两人正一起散步,突然下起大雨。王成猛然想到董奶奶的房子可能漏雨,于是丢下雨中一脸愕然的女友一口气跑到董奶奶家。进门一看,董奶奶正躺在床上,额头滚烫,气息微弱,王成二话没说背起董奶奶冒雨跑到县医院急诊室进行抢救。原来,董奶奶舍不得将头天的剩饭倒掉,吃后引发食物中毒。经过抢救,董奶奶脱离了危险,而王成却被雨水淋病了。徐秀燕来到医院,看到病倒在床上的王成,不解的问:“一个素不相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值得你这么做吗?”听了女友的话,王成一脸正色道:“愿意嫁给我就要陪我一起照顾董奶奶!” 徐秀燕告诉记者:“当时我决定嫁给他,就是冲着这股傻劲儿,看他那一脸严肃的表情,我就知道这辈子没找错人!”2000年10月18日,王成和徐秀燕结婚了。婚礼上,小两口专程把董奶奶接过来。看着幸福的小两口,老人家慈祥的笑了。 “再苦我也不能放下董奶奶” 结婚后,王成和徐秀燕共同承担起照顾董玉英老人的责任。董奶奶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上主要靠王成接济。上白班的时候,王成就在晚上抽空来看看董奶奶;上夜班,就在白天帮董奶奶准备下几天的菜和日用品。 有时,王成没时间,徐秀燕就带上生活用品到董奶奶家陪老人聊聊天、干点家务。随着孩子的出生,董玉英也感受到莫大的欢乐。“自打这孩子懂事了,就一口一个老奶奶的叫着,还嚷嚷着要帮我干活呢!” 2002年,王成工作的棉纺厂因经济效益欠佳裁员,王成因此下岗。徐秀燕也因刺绣厂的工作不景气失业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2004年春,王成的父亲被确诊为胆管瘤住进了医院。面对袭来的多重压力,王成依然没有放弃照顾老人董玉英。白天,他在医院陪伴父亲,傍晚到董奶奶家买菜做饭,照顾老人,晚上再回到医院,侍奉父亲吃药吃饭,给父亲端屎端尿。几天下来,王成瘦了一圈,董玉英心疼地劝他:“我这边先放放吧,你们夫妻都没了工作,还要照顾生病的父亲,你们哪能吃的消啊。先别管我了,我自己能照顾自己。”王成却斩钉截铁的说:“奶奶,你放心,只要有我们一口饭吃,就不会让您老饿着。有困难,咬牙挺一挺就过去了,但这份感情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8个月后,王成的父亲撒手而去。王成强忍悲痛,在安慰母亲的同时,仍坚持照顾董玉英老人。“奶奶年纪越来越大,有些活已无力承担,我不可能撒手不管。” 2004年冬的一天,董玉英不小心在院子里摔了一跤,好半天没爬起来。这时,恰好王成来给董玉英送菜。看到这情景,王成二话没说,背起董玉英就去了医院。“大夫说‘幸好治的及时’,否则可能瘫痪,都亏着王成来的及时啊!”董玉英对记者说。 王成的母亲吕桂芳也非常理解儿子,“孝敬老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虽然(与董奶奶)没有血缘关系,但时间长了就有了胜似亲情的感情。王成从小没见过自己的奶奶,见到董奶奶就像见到自己的奶奶一样。他从小就特别耐心、细心,从没见他有烦的时候,尤其是对待老人。” “我母亲的身体如今还很硬朗,基本不大需要我们照顾,就支持我们去照顾董奶奶。我母亲还曾提议把董奶奶接回家里住,但董奶奶担心给我们添麻烦,也留恋自家的那个小院,只是在年节时过来住两天,就坚持回去自己住。”王成说,“不过,等董奶奶不能自理了,就得想法劝她来跟我们一起住。”
|
- 417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