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漫新闻
名人图库
漫画名家
漫画资源
诚艺信漫乐园
在线定制
3D元宇宙展
访客留言
合作站点
纪念8月2日出生或逝世的各界名人,古今中外名人漫画形象亮相..
纪念8月1日出生或逝世的各界名人,古今中外名人漫画形象亮相..
纪念7月31日出生或逝世的各界名人,古今中外名人漫画形象亮相..
其他
扎中国父母心的印度神片:父母的《起跑线》,孩子的大骗局
2018-04-09 09:14:59 来源: 作者: 【 】 浏览:2420次 评论:0

 

作者:素说

文章来源:禅说电影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中国父母人人皆知的话,

到底是至理名言还是坑人谎言?

没有起跑线吗?当然有,富二代、星二代从小上不一样学校、看不一样风景、接触不一样的人,他们的起点或许就是别人的终点,怎能说没有起跑线?

有起跑线吗?好似也没有,穷二代长大后成为富二代领导者的比比皆是,而且都说人生是场马拉松,怎能局限在一条起跑线?

一句广告词让中国家长为之纠结“白发三千丈”,

一句广告词让中国家长为之奔命“缘愁似个长”。

为什么?凭什么?

 

来自印度的神片《起跑线》也许每一个中国家长、每一个中国教育者一副“清醒剂”。

因为它会让你在笑得合不拢嘴时看见心里流着的泪,因为它扎心揭示出一个同样在中国上演的残酷事实:起跑线是设给父母的,而骗局才是设给孩子的。

 

/父母:贫富对立的起跑线

孩子:分享即关爱的大骗局/

起跑线到底是谁的起跑线?

电影中的爸爸拉吉和妈妈米图给出了最真实、最残酷的答案:起跑线是给父母的。

在起跑线上竞争的,其实是父母的阶级地位、经济贫富、人脉资源。

 
 

来看看皮雅的父母——拉吉和米图所处的起跑线位置吧:

阶级:拉吉和米图无疑是中产阶级,他们是从贫困里走出来的暴发户,是月光集市上的老板和老板娘。

贫富:他们算得上中产阶级里的小富人,他们办得起Party,买得起学区房,捐得起贫困学生,但他们没法像真正的富豪那样挥金如土,世界任我走。

人脉:他们是月光集市里呼风唤雨的“明星”,但出了月光集市呢?他们谁也指不上,谁也靠不着。

 

正因为是中产阶级,他们坚信自己有能力“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正因为是中产阶级,他们自己辛苦攀爬的痛苦经历让他们觉得“绝不能让女儿再这样”,于是,为了唯一的女儿——皮雅,他们加入了最盛大、最残酷的比赛——德里幼儿园招生。

 

为这一个名额,他们做了中国父母再熟悉不过的事:

第一,购买学区房:为让女儿皮雅能上德里TOP5的学校,他们不惜离开了呼风唤雨的月光集市,“逼”着自己重金买下学区房——如同中国千千万万的父母一样。

 

第二,参加辅导课:为了提升皮雅代表着“阶级”的英语能力,他们给女儿报各种辅导课,还要求皮雅不准再说“印地语”(母语),甚至“逼”着自己张口便是蹩脚的英语——如同中国千千万万的父母一样。

 

第三,父母培训班:幼儿园仅仅考察孩子?当然不。

和中国一样,幼儿园还考察着父母的学历、职位、头衔、社会关系和教育能力。

于是,拉吉和米图为了通过这场父母的考试,“逼”着自己参加了父母培训班,让自己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华丽转身变精英”——如同中国千千万万的父母一样。

 
 

这条“阶级层次、经济贫富、人脉关系”的起跑线设给谁的?

答案已然不言自明。

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父母的培训班上,在一场针对家长的模拟考试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老师:“这是我最喜欢的问题,你们怎么向孩子解释‘贫穷’一词?”

妈妈米图:为什么要去解释呢?贫穷在我们国家的每个角落都得到了完全的诠释。

爸爸拉吉:每个角落都有乞丐乞讨,我们不用介绍他们是谁吧。

老师:这些你们自己想想就好,怎么能在面试时这么说呢......

老师:如果你们被问到这个问题,记住,只要回答“分享即关爱”,然后微笑就好了。

拉吉:分享即关爱?

老师:对,然后一定要——微笑。

 

分享即关爱”加微笑,这才是正确答案。

你记住了吗?

米图和拉吉记住了。

于是他们在面对正试家长面试时,一本正经答道:“我们带她去孤儿院,让她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孩子分享玩具,让她明白‘分享即关爱’。”(微笑)

 

这就是我们为孩子设下的大骗局:

在我们极尽所能装扮成“社会精英”而鄙视“社会底层”的时候,我们对孩子说“分享即关爱”。

在我们说着英语、秀着世界旅游照片、开着Party狂欢以示精英阶层的时候,我们对孩子说“去孤儿院分享玩具吧,因为分享即关爱”。

笑话,天大的笑话。

可这笑话在笑谁?

我们许多中国人的生活中,难道不也是时时在上演这样的笑话:

我们用房产、就职机会、教育资源等等一切来区分贫富,尽一切所能将资源垄断在自己手中,然后我们对不肯分享糖果的孩子说:“这小孩,不能这么自私,要分享给别人”......

我们买豪车、购豪宅、穿名牌、挎名包,然后我们对自己要买顶级玩具的孩子说:“这小孩,怎么那么虚荣呢”.......

 

我们每一位父母都像饿鬼般在起跑线设置的地狱里竞争着,然后强装微笑着对孩子说:你要爱我,爱别人,爱世界。

这微笑,这话,到底骗了自己,还是骗了孩子?

/父母:虚假欺诈的起跑线

孩子:公平正义的大骗局/

买学区房、进培训班、报英语课、拜神求佛......最终拉吉和米图的女儿皮雅进了TOP5吗?

没有。

招生办这样回答:学校不想招集市老板的孩子。

 

可同时,拉吉的手下,住在贫民窟里的手下的儿子,却进了TOP5,为什么?

因为政府硬性调了25%的名额给了贫困生。

可结果呢?公平了吗?正义了吗?

印度人民大胆曝了光。

拉吉和米图,像许多其他中产阶级父母一样百思不得其解:精英阶层不用愁,贫困阶层有配额,唯独中产阶级呢?为什么唯独人数最为庞大的中产阶级两头不落?

 

于是,他们做出了许多中产阶段都想做出的决定:抢占贫困生名额。为此,他们又做了三件事:

第一,贿赂。带着钱,想好词,走进校长办公室,这是拉吉首先想到的办法,可结果呢?他看到一位父亲因为贿赂被校长赶出来(这里的校长是否正义我们后面再说),于是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敢承认,便灰溜溜逃走了。

 

 

第二,住进贫民窟。从月光集市到富人区,再到贫民窟,电影是夸张的,但还是照见了事实,我们千千万万的父母都在为了儿女从穷到富,再从富到穷。

 

 

第三,抢车、抢水,抢米,斗蚊子、斗苍蝇、斗老鼠。为了让招生办相信自己的女儿皮雅确实是穷人的孩子,从富人区“下来”的拉吉和米图开始学习穷人的生存哲学。

 

为了一桶水,米图会像泼妇般争吵,为了上一次厕所,拉吉舍弃了全天的工钱不要......

 

正如影片中邻居孩子的母亲说:“在这里(贫民窟)生存可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是邻居家孩子的爸爸妈妈教给拉吉和米图的,但拉吉和米图实际上是来抢邻居家孩子的名额的。

这就是事实,这甚至是教育管理者们都知道的事实。

中产阶级带着虚假和欺诈,去偷窃贫民家孩子的权利。到头来,他们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影片再次给予了最大胆的讽刺:

培训老师:如果你们的孩子不想上学,你们会如何是好?

米图:我们肯定是不会打骂她的。

拉吉:我们会说,如果你去上学,我们就给你一个棒棒糖。

培训老师:什么?你怎么回事啊?

培训老师:“贿赂是绝对不对的,绝对不可以这样回答。

拉吉和米图改口:“我们会问她‘你为什么不喜欢上学啊’,有时候对我们而言的小问题,对孩子来说是大问题。总之,我们是不会贿赂她的,绝对不会教她贿赂。”

 

这又是为孩子设下的大骗局:

我们把钱塞向别人的口袋,乞求别人给自己一个“点头”,然后我们回家训斥向自己要一个棒棒糖的孩子:“不给,那是贿赂,绝对不可以。”

我们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去上扮“精英”、下扮“贫民”,然后我们回家这样训斥自己的孩子:“撒谎是可耻的,必须说真话”.......

我们伪造着各种证书,抢占着他人的利益,偷窃着别人的权利,然后我们回家训斥自己的孩子:“你敢偷东西,打断你的手,警察会抓你去做牢”.......

从社会,到学校,再到家庭,我们齐心协办地编织着这样一个关于“善良、正义、真实、分享”的大骗局,然后等着孩子走进社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假的?

这骗局,到底是为了我们下一代,还是害了我们下一代?

如果《起跑线》仅仅讽刺了父母、培训机构,那它终究还是片面的。

让我惊叹而又佩服的是,印度的这一神片大胆通过“校长”这一角色揭露了教育管理者的腐败,进而又通过这一角色,猛烈抨击了整个社会体制的“公平”假象。

拉吉和皮图的女儿最终成功进入了TOP1,怎么进去的?

以贫困生的名义进去的。

而一直教他们如何在贫困里生存,甚至以“碰瓷”的方式为皮雅赚回入学费用的邻居家小孩呢?

没有。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拉吉的良心。

 

拉吉最终走向了TOP1的校长办公室,他坦然承认了自己的欺诈行为,并期望学校把女儿占用的名额退还给贫困生。

然而,就是这位TOP1的校长,这位手握大权的校长,这位同样从贫困里走出的校长,不仅没有把名额还给贫困生,反而轻描淡写的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校长:如果我们把名额给了穷人家的孩子,那么我们如何从中获益?

拉吉:您怎么能这么说?您也来自贫困家庭。

校长:谢谢您提醒我,所以我永远忘不了自己为了去同学家的派对为他们写作业,而如今,我的这些同学们,为了让他们的孩子入学,却反过来不惜为我做任何事。

拉吉:您把教育变成了生意。无论如何,我一定会把这名额还给贫困生。

校长:我好害怕啊,您打算去找媒体,政客?还是警察呢?如果他们的孩子也一样在这里上学呢?

拉吉茫然。

 

这就是整个社会构建出的一个巨型网络,一个由特殊阶层掌控的网络,一个其他阶层和他们的孩子难以进入的网络。

千百年前,孔子说:“有教无类”;柏拉图说:“教育要公平”;亚里士多德说:“法律必须保证自由公民的平等教育权利”。

千百年后,教育演变成一桩大生意。

在这桩生意里,进入的家庭因为孩子的进入,而更加自豪、富裕、强悍;

没进入的家庭因为孩子的没进入,而更加没落、贫穷、绝望。

这是一个无休止的恶性循环,而我们却对自己的孩子说着“善良、正义、真实、分享”,难道我们指望着下一代在我们如此的“言传身教”下,来攻破我们制造出的恶性循环,创造出一个美丽公平的新世界?

 

该是醒醒的时候了,该是我们首先自己对自己负责,进而才对下一代负责的时候了;该是我们首先不自欺,进而不欺下一代的时候了。

在影片的最后,无计可施的拉吉只好在大礼堂里说出了一段话:

在没小饰物、电视机等玩意儿的情况下保持开心,这些不是我女儿在这所学校学到的,‘少即多、分享即关爱’,孩子们被要求记住这些,但这些都是我女儿跟这个贫穷邻居家小孩学到的,而不是在这所学校里学到的。

我们偷了他们的权利,但我们还是不会让他们在这里上学。为什么?

因为像我们这样的父母更乐意去欺骗,而像她这样窃取他们机会的校长,不再是校长,而是一个生意人。教育不再是教育,而是一门生意了。

但我不会教我的孩子去剥夺别人的权利,她可以在任何地方读书,但是不会在这里。今天,我就为我的孩子皮雅办理退学。

 

多么震撼的一段话,说完了?很多家长鼓掌,然后跟随?

没有。

实际上,没有一个家长站起来鼓掌,除了妻子米图。

实际上,那位校长依旧以校长的姿势站了起来,告诉大家:“我们为什么会聚集在这里,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孩子们美好的未来......”

 

这就是残酷的事实。

你,如果是一名家长,继续接受这样的事实,还是行动起来拒绝在起跑线上赛跑?

你,如果是一名教育管理者,继续在这样的事实里墨守成规,还是行动起来还原教育的本质?

你,如果是一名孩子,还想长大吗?


Tags:
责任编辑:诚艺信
233
顶一下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