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2010年11月7日
张松林,国家一级编剧,教授,著名动画艺术家,中国动画学会名誉会长。曾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导、文学组组长、副厂长,《孙悟空》画刊主编,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五十多年来,参与200多部(集)动画片的创作,导演的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堪称经典。
昨晚,第三届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举行颁奖晚会。记者专访了本次金海豚动画大赛年纪最大的评委——年近八旬的著名动画艺术家张松林。他和其他几位评委兢兢业业地看完了150多部的参赛动画片。对于中国未来的动漫创作,他寄予无限希望,也认真提出了要求。
问题 创新不够还是软肋
记者:对本次大赛的作品,您感觉如何﹖
张松林:参赛作品数量多,制作技术和创作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创新不够,内容也较单一,涉及面不广。动画片一定要加强原创,要有新的内涵,尤其是动画连续剧和动画电影,不能总是那些老面孔、老套路。比如,蓝猫淘气、红猫蓝兔做了十年,内容上没有突破,而且与现实生活结合得不紧密。
动画形象并不怕“年龄大”,米老鼠和唐老鸭不都是80多岁高龄了么,但动画片的内容一直在创新,米老鼠和唐老鸭也就成为了动画经典形象。我们的蓝猫、红猫能成为经典吗?
期许 讲故事的功夫还得练
记者:我们的动画片与国外一流动画片的最大差距在哪里?
张松林:我们的动画技术与国外逐渐接近,差距已经很小了,甚至有的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现在最大的差距就是我们的内容平淡,讲故事的功夫太差。国外的动画片故事精彩,充满了想像力,而且人物个性十足,形象设计丰满不干巴,情节幽默有趣又打动人心。
记者:如何突破中国动画片的内容瓶颈?
张松林:关键是建设一支强大的专业编剧队伍。动画片编剧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培养时期,过去上海美影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培养动画片编剧,花了三十年才形成了一支二十多人的创作队伍。现在中国动画业发展非常快,绘画和技术人才培养得比较快,但是专业编剧奇缺。
社会上总认为动画片是给孩子看的,太小儿科,造成动画片编剧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均大大低于成人电视连续剧的编剧,这也是目前动画片编剧太少的主要原因。现在好不容易培养一个动画片编剧,做出点名堂后,往往又回到电视剧编剧的队伍中,非常可惜。
未来,应该整合文学界、戏剧界的力量,邀请更多的创作者进入动画片的剧本创作当中。而且,要打通一条社会及民间动画创作者与制片人、投资商之间的通道,吸纳更多的力量投入动画片的创作中。
来源:厦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