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术教学中,针对高中生接触漫画的状况在500名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一、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看漫画;二、近90%以上的学生更喜欢“日本卡通”式的漫画;三、让学生列举熟悉的漫画家的名字,绝大多数同学列举的是日本人的名字。由此,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趋势,各国的文化既融合又有碰撞,这给我国漫画的发展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生活节奏的加快,漫画在快餐文化中也首当其冲,漫画似乎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青少年中,铺天盖地的漫画更多的是“日本卡通”之类,毫不夸张地说,商业化了的“日式卡通”已洗荡了青少年的心灵,他们对漫画的审美趣味已形成了某种定势。我国许多青年漫画作者也在模仿此类风格在进行着创作,美其名曰“新漫画”。在这种背景下,国内的一些报刊为适应市场的变化,以发挥漫画娱乐的功能来迎合读者的口味,同时也引导着漫画作者对创作风格进行不断的调整。在境外漫画冲击国内的同时,我国的漫画也在走出国门,一些作品在国际漫赛上摘金夺银,在漫画艺术语言上进行了新的拓展。讲“地方话”或“普通话”也许是走出过国门的障碍,于是,国内的一些漫画作者便试图练就地道的“外国语”(如:以大鼻子为主要特征的人物造型和具有洋味道的题材和表现风格等)。如此看来,人们说漫画是“世界语”也就不尽然了,它或许也有“地方话”、“普通话”、“外国语”之别。 不管是“日式卡通”类的,还是“西洋”类的,在提倡艺术多元化的今天似乎也无可厚非,况且漫画的概念和范畴也并非一成不变,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问题是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土壤上的漫画艺术如何得以弘扬?华老追求漫画的民族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已长达半个世纪,使他的漫画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颇具中国气派,也影响了相当一批漫画家在努力探索民族化的道路,创作出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诚然,由于我们是处在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既是祖国的一员,也是世界的一员,我们既需要民族化的艺术,也需要世界化的艺术;既需要传统的艺术,又需要前卫的艺术,因此,人们多元的文化价值取向构成了对多元化的艺术产品的需求。因此,漫画的大众化也并不是某一件作品所能集中体现的,它应该由许许多多各类风格流派的漫 画精品集合而成。没有世界化的大众化是狭隘的,而失去了民族化的大众化也是不健全的。 所以,那种“日式卡通”对青少年漫画阅读空间的近乎全盘占领是对漫画民族化的一大挑战。 人们常讲,计算机、外语甚至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漫画艺术的传承也应从娃娃抓起,努力培养孩子们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既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也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由于漫画这一艺术形式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力,漫画从娃娃抓起不仅是传授一个画种的问题,更关系到一代新人能否健康成长的问题。因为漫画除了娱乐功能外,还具有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如果让“日本卡通”之类在我国青少年中间大行其道,甚至使一些青少年沉迷于一些内容不够健康的内容之中,这既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同时,漫画家也应肩负起应有的一份责任。这里提到“日本卡通”的负面影响,并不是否定它值得借鉴的一面,只是“日本卡通”以及国内的那些对之生吞活剥的模仿之作若成为青少年漫画文化消费的主流产品就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索和忧虑了。 面对这样一个局面,我在忧虑的同时也深感困惑。困惑一:目前的现状是,广大学生依然以浓烈的兴趣在欣赏着“日本卡通”或国人拾人牙慧的模仿之作,而对具有中国气派的漫画却提不起兴趣。他们已是或将是国家的公民,也已是或将是大众中的一员,他们喝着这种“洋奶”长大却又不见断“奶”的迹象,在经受如此滋养下而形成的漫画口味,民族化了漫画又如何与他们的口味相匹配?困惑二:中国漫画怎样与世界漫画接轨的问题,即中国漫画应以什么样的风貌去走向世界?或许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或许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或许民族的就是民族的?这些问题我还一时搞不清楚,故在此请教大家! 作者: 居松涛
|
- 306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