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荫华自画像 在中国漫画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漫画家王荫华是一个非常有个性与追求的人。 我和王荫华老先生相识多年。1991年春,我从滨海调到大丰工作,经常在商业街中间位置的县文化馆画廊中看到他的漫画。第二年,我在县文化馆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他老人家也看过,对我也有一些粗浅的印象。几年后他就退休了,住在单位旁边的宿舍。记得有一次,我为了一篇散文登门请他配一幅题图,他太太开门,我说明来意,老太太和蔼可亲地让我进屋。一个白里夹着黄色的宠狗汪了两声,养得很结实,摇头摆尾迎接生人。我和王老先生打了招呼,他没有一点架子,将要见报的稿子给他一阅,然后提笔就画,十分认真,画了20分钟即成。对眼前这个被人们议论颇多的老师,我却充满敬意和理解。人生中一旦有目标和追求,就会脱离世俗的偏见,走自己的路,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创作,也就没多少机会和许多人打成一片,更不去随波逐流,仰望权贵阿谀奉承。他任大丰、盐城、江苏三级政协委员时,每次讨论发言,歌功颂德的话说得非常少,更多的是批评和建议。据说,他有一幅作品在中国美协获奖,有关人没有通知他到南京领奖品,他很生气,拒绝去拿。几年后,家人去省美协的仓库找,奖品已经不翼而飞了。
对于画漫画,他儿子认为老爷子太投入,有时一幅漫画草稿上画得很有韵味,可以发表了。但他很认真,第二遍在寄出稿上总是再三斟酌,一笔一画,从不马虎。正如他在漫画集的后记中说的那样,严谨也好,拘谨也罢,走自己的路。王老走上漫画之路,是他看到漫画能够直抒胸襟,用艺术的手法将社会潮流、大众心绪、日常琐事进行提炼加工,引起人们的共鸣乃至震撼。初学漫画,王老也和其它作者一样,十投九不中。但他没有气馁,在编辑的指点下,多练素描,多画速写,重视技术磨练,认真绘制每一幅作品。他虽然不是美术科班出身,但他很早就加入江苏美协,约稿和发表的漫画逐年增多,多次被《新华文摘》选载。也许他长期从事教育的关系,王老的漫画作品,不少都讽刺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对于权势、金钱、百姓生活等内容,画面表现新颖,意味深长。同时,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大丰有一批中青年漫画作者成长起耒,在全国漫画界也有一定的影响。 晚年,他开始慢慢地琢磨,将漫画和青年时画的国画技法结合起来,创作水墨人物画,逐步探索出一种新的漫画风格来。其中有两幅作品发表展出后反响较大,一幅由丰子凯艺术馆收藏,另一幅由中国美协捐赠四川灾区。后来因身体欠佳而搁笔,成了老人的终身遗憾。 2009年11月,我几次去拜访漫画家王荫华,他已患癌症到了晚期,身体很消瘦,只能吃稀流食物了。但他两眼仍然炯炯有神,露出一个漫画家的独到眼光。他睡在病床上吃饭、看书,仍然自已动手做一些事情。人们对他的印象是,因两耳失聪多年,平时走在街上总是戴着助听器,两眼观察各种事物的变化特征,激发联想,创作漫画。现在摘掉助听器,躺在病床上,吸着氧气,形象判若两人。他对我说,心里还想画,拿笔时间长就不行了。他的人生里始终有一种精神在支撑着。为了拍几张王老的肖像,应笔者之请,他斜倚床头用铅笔画了“拍照片与拍马屁”的命题漫画,画的过程很短,大约10多分钟,他把我顺势为他拍照片的瞬间,用速写与漫画结合的手法勾勒下来,足以说明他思维敏捷。 他是一个78岁的老人,几年前老伴去世,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去年,他儿子王忠浩将老人接到广西的家里小住几个月,为他专买桌椅,让他应出版社之约,自己选编一本涵盖他最近20多年创作的100多幅漫画作品集。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为他题写书名并作序,可见他在漫画界的地位和影响。他说,这本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中国漫画家——王荫华作品集》,原打算当面送给我,后来因身体欠佳而作罢。这次他还从床上坐起来签名,谦虚地写上“正之”,笔法潇洒有力,不像出自一个重病的老人之手。 王荫华于2009年12月16日22.50分患肺癌去世,享年79岁。
王荫华 |
- 292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