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漫新闻
名人图库
漫画名家
漫画资源
诚艺信漫乐园
在线定制
3D元宇宙展
访客留言
合作站点
纪念8月2日出生或逝世的各界名人,古今中外名人漫画形象亮相..
纪念8月1日出生或逝世的各界名人,古今中外名人漫画形象亮相..
纪念7月31日出生或逝世的各界名人,古今中外名人漫画形象亮相..
文化艺术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
2009-04-04 07:12:32 来源:诚艺信 作者: 【 】 浏览:3683次 评论:0

  冯友兰(1895.12.4-1990.11.26)哲学家。字芝生,1895年12月4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父亲名台异,字树候,清光绪年间戊戌科进士。家境殷富,极重教育,堪称“诗礼人家”。 冯友兰的早年教育与大多数中国读书人并无两样。7岁上学,先读《诗经》,次读《论语》、《孟子》,再读《大学》、《中庸》,从头至尾,反复吟诵。1915年9月,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接受较为系统的哲学训练。当时的北大,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如火如茶的新文化运动,使冯友兰眼界大开,并且深受影响。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适逢胡适和梁漱溟二人先后来到北大任教。一个是留美的哲学博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健将,并专以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为旗帜,大肆鼓吹全盘西化论;一个是一踏进北大即宣称“我此来除替释迦牟尼、孔子发挥外,更不作旁的事”的东方文化派砥柱,专以复兴中国文化为职志。二位先生年轻气盛,才姿英发,各据讲坛,展开了一场东西方文化的大辩论,冯友兰幸逢其会,受益匪浅,对其以后研究中西哲学,尤其是思考中西文化之关系启迪甚深。

   191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 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师事新实在论者孟大格和实用主义大师杜威。由于当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在中国思想界风行一时,因此冯友兰对此派哲学也比较感兴趣,并专门写了《柏格森的哲学方法》和《心力》两篇文章,向国内思想界介绍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同时,他还运用柏格森的哲学观点写成了《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一文,指出;中国之所以没有近代科学,并非是中国人愚笨,“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因为中国传统注重人是什么,即人的品性和修养,而不注重人有什么,即知识和权力;中国哲学向内追求,以达人性的完满为目的;而西方哲学则向外探寻,以认识自然,征服外在世界为最终目的。正是中西哲学的不同理想和追求造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并导致中国无近代科学的落后情况。 1923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 京 大 学 哲 学 系 教 授 。 1928 ~1952 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1929 ~ 1952 年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 1930~1946 年任西 南 联 合 大 学 哲 学 系 教 授 兼 文 学院院长。 1952 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并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冯友兰除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外,还撰写了大量哲学与哲学史著作。

   1926 年出版《人生哲学》,融会中国传统哲学与实用主义、新实在论之见解,提出“中道”的人生观。 1930 年出版《中国哲学史》上册, 1934 年出版《中国哲学史》下册,有英文、日文译本,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写成《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 6 本著作,合称《贞元之际所著书》,把程朱理学与西方新实在论相结合,构成富于思辨性的哲学体系。 1946 ~ 1947 年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时,用英文写成《中国哲学小史》, 1948 年在纽约出版,有意大利文与法文译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第二册,《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新撰多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等。


责任编辑:诚艺信
344
顶一下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