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漫新闻
名人图库
漫画名家
漫画资源
诚艺信漫乐园
在线定制
3D元宇宙展
访客留言
合作站点
纪念8月2日出生或逝世的各界名人,古今中外名人漫画形象亮相..
纪念8月1日出生或逝世的各界名人,古今中外名人漫画形象亮相..
纪念7月31日出生或逝世的各界名人,古今中外名人漫画形象亮相..
国内新闻
《青蛙王国》28日惊喜上映:打造国产动画新高度
2013-12-26 17:12:55 来源:漫域网 作者: 【 】 浏览:2078次 评论:0

历时五年,由500位国内外专家倾力打造的中国大型3D动画电影《青蛙王国》强势登陆2014年贺岁档。距离首映还有几天,《青蛙王国》已经凭借早前先后在成都、武汉、上海、南京等城市开展的媒体看片会提前打响了贺岁动画电影票房大战的前哨战。看片会过程中,有的院线负责人盛赞《青蛙王国》“不仅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国产动画电影,更是一部有能力打造国产动画电影新高度的作品”。

究竟何谓“新高度”呢?带着对这种说法的探究,笔者就先从当前中国动画电影的处境谈开去吧……

【国产动画需变革 扭转成见需创新】

中国动画电影在市场上长期以来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观众对国产作品有着很深的成见。这种成见于语言上无法明确定义,更多来自于一种自怨自艾的情结。

按说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有很多适合放大的良好素材,可惜一直缺乏现代化的手法去沿用,尤其是在动画电影方面,一涉及传统文化便只有“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一种手法。

反而,外国人在这点上做到了标新立异。以好莱坞为例,他们在选材上一直寻找融入中国文化色彩的机会,他们多次做到,而且做得很出色。早年有《花木兰》,近年来又有《功夫熊猫》,它们大摇大摆地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凭借画面,凭借技术,凭借时尚元素和创新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品,也给中国的观众们留下了纠结--为什么外国的孩子可以用大屏幕,用大特效,用时尚的美国俚语津津有味地调侃着我们的民间故事,我们却依旧只能“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靠妈妈口沫横飞地来干涩描述?

于是,很多年轻观众开始崇拜好莱坞的动画电影,赞誉他们将中国的好素材做成了经典。这种崇拜怕是不无道理,因为只要愿意正视自身,将目光放回中国动画现状之上,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断复制低幼化的表现方式,靠强烈说教来灌输礼法。至于制作技术,很多作品之粗枝大叶甚至用“另类洋快餐”(垃圾食品)来比喻都丝毫不为过,却因绑架了“无条件支持国产”的道德高度而丝毫不得质疑。这是何等的掩耳盗铃?

花木兰

说到初衷,中国动画始终提倡“教育意义鲜明”这觉悟高度固然毋庸置疑,但在科技手段、信息传播都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教育传播的方式显然不应该只存在灌输和说教一种。

说教因低幼儿童的理解力仍处在接受与模仿阶段的特点,对于这个年龄段尚且行得通,可对于那些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单方面的信息他们未必照单全收。特别是处在身心同步成长的青少年,他们更渴望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耳朵去聆听,用自己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思索去得出结论……一切都正处在一种“自我探索”的阶段。“说教”对于性格叛逆期的青少年尚且不能百分百凑效,更何况是“自我”已经成形的中青年,甚至全年龄向社会人群呢?

于是,当有一些能够满足大部分年龄层观众审美的中国情结作品出现时,观众为之共鸣,为之崇拜,中国元素的精粹成了好莱坞的嫁衣裳。

与此同时,一方面是国产动画轻制作、轻表现手法的惯性依旧在市场上循规蹈矩;另一方面是境外作品的陆续引进与网路的高速化普及。这一鲜明对比使得“中国动画”四个字在本土观众心目中一下子成了“老古板”的代言--我可以理解你的苦心,但我选择敬而远之。而每一次新元素的尝试,来自批判的声音更习惯性地先指向国产动画电影(反正境外的题材管不到),使得业界举步维艰。

【盲目复制无出路 品质才是硬道理】

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落后的,上世纪,中国动画学派作品在国际中屡获殊荣,它不仅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动画的文化特质与创新精神,亦为本土观众留下了宝贵的童年记忆。但从何时起,中国动画的市场现状变得如此消极呢?

曾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的常光希(现任吉林动画学院副院长)老师说过:“如今我们学习中国动画学派,并不是要标签式地、刻意去做民族的东西,或是学习其形式和技法,而是要学习当年的创新精神、文化底蕴。”据悉,当年上美的优秀作品实际上是从学习与探索中衍生的产物。常老先生一针见血的见地带给了我们启示。过去的辉煌也许是很难被复制的,但我们仍然可以学习其精髓所在,在创新中再求拓展。目前市场里很多作品缺乏这一思考的过程,甚至落入盲目复制的误区。

大闹天宫

有些由电视动画起步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片商,甚至希望在大银幕上也使用电视化的表达来取得投入少而产出多的高效益。可想而知,用电视片的模式来制作影院作品,不转换思维,甚至仅仅因为吝啬成本而不愿引入电影技术、电影手法、用电影的叙事方式来另辟蹊径,那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使观众在看动画电影时,觉得自己在花钱看一部大屏幕的电视片。这是一种对观众的欺骗,也是对自身产业的自欺欺人,它既无益于给自己的口碑带来任何好处,更加深了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廉价低质的成见。是时候在业界大声疾呼了--中国的动画电影真正需要的是创新的思路与稳健钻研的作风。

现今,很多领域的科技都处在一个升级换代的档口,中国动画电影更毫不例外,它需要一场变革:以质量为基准,以创意为突破,以口碑为道标,以利民为己任,创造更多具备国际水准,考究精神内涵的优秀作品以挽回国产动画的形象,解开中国观众多年来的心结。


Tags:
责任编辑:诚艺信
217
顶一下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